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,本应安享天伦之乐,却因罹患阿尔茨海默症被送入养老院。谁料在凌晨三点,她竟遭人用鞋抽脸、踹倒在地,甚至被揪住头发猛撞墙壁。 令人震惊的是,施暴者并非他人,而是养老院院长的亲生母亲。 当家属致电询问老人近况时,院长竟发来一段仅拍摄下半身的视频,声称“一切安好”。 这难道还有基本的人性底线吗?怎可如此残忍对待一位年迈体弱的老人?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
老人惨遭殴打 2025年8月22日清晨,山西运城的解先生如往常一样拨通了养老院电话,想了解母亲的身体状况。 接电话的魏院长态度亲切,还主动提出发送一段视频,表示老人状态良好,无需担忧。 然而,视频中只拍到母亲的下半身,脸部毫无踪影,这让解先生心中顿生疑虑。
尽管心存疑惑,他并未多想,只当是拍摄角度不佳,便未继续追问。 没想到当天下午,他竟接到母亲从养老院打来的电话。 电话那头,母亲声音颤抖,断断续续地哭诉自己遭人殴打,话未说完便突然断线。 解先生顿时心头一紧,立即动身前往养老院。
当他推开母亲房间的那一刻,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惊不已。 老人满脸淤青,双眼肿胀难睁,嘴角残留着干涸的血迹。 她呼吸微弱,说话声音细若蚊鸣,稍一动弹便痛苦呻吟。 与魏院长所言“一切安好”形成强烈反差,显然母亲早已遭受虐待,而有人蓄意隐瞒。
其实,解先生将母亲送入这家养老院,也是出于无奈。 他的母亲年过八旬,患有轻度认知障碍,虽生活尚能自理,但因子女工作繁忙,实在无力全天候照料,这才选择了这家养老院。
当初考察时,魏院长态度诚恳,表示养老院已运营四年,口碑良好,并称自己与母亲同住院内,让家属安心。 谁能料到,这所谓的“安心”背后,竟隐藏着如此暴行。 若非母亲冒险拨出那通求救电话,真相或许至今无人知晓。
解先生立即将母亲送往医院检查,结果令人心痛:肋骨骨折、胸腔积液、头面部损伤、腰椎及胸椎压缩性骨折,同时伴有贫血和泌尿系统感染。 医生指出,这些伤情并非一次形成,说明老人遭受虐待已有一段时间。
更令他愤慨的是,养老院面对质疑时的态度。 魏院长的母亲王某在院内负责管理,面对质问,她坚称责任不在院方,声称老人伤势系自行摔倒所致,并辩称其患有认知障碍,所说内容不可信。 至于魏院长,自始至终未曾露面,连一句道歉都未曾给予。
最终,养老院的监控录像揭开了真相。 画面显示,8月22日凌晨三时至五时,王某多次闯入老人房间,用拖鞋抽打其脸部、扯其头发,将她拽至地面猛踢胸腹,甚至将其头部往墙上猛撞。
老人痛苦地哀叫,王某却一边施暴一边威胁,要求其不得向儿子透露。 整整两个小时,这位年迈的老人在黑暗中忍受着无尽的折磨,度过了漫长而痛苦的夜晚。
养老院虐待老人为何屡禁不止 运城养老院的事件并非孤例。 就在前一年11月,广东阳江也发生过类似事件。 一名年逾九旬的老人长期遭受护工虐待。
家属多次提出质疑,但院方始终敷衍应对。 直到老人的孙子设法获取并公开监控视频,事件才得以曝光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将这些事件对比分析,不难发现其背后存在诸多共性:施暴者肆无忌惮,养老院方面或刻意掩盖或推诿责任,家属发现问题却投诉无门。 若非老人冒险求救或监控视频意外留存,这些隐蔽的恶行或许永远不为人知。
为何养老院虐待老人事件屡屡发生?究其根本,是多个现实难题长期未解。 首先,养老机构准入门槛过低。当前许多养老院实质上就是“家庭作坊”。 租间民房、摆几张床、找几个亲戚朋友充当护理人员,就敢接收老人。
不仅缺乏基本医疗设备,有的连消防器材都不齐全,卫生条件更是堪忧。 以如此低标准运营,服务质量自然难以保障。
其次,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,监管机制亦不健全。 许多护工未经系统培训,对如何照顾认知障碍老人毫无经验,更谈不上职业操守。 以运城事件为例,动手施暴的王某与魏院长为母子关系,既担任管理职务又兼任护理工作,事发后第一反应竟是掩盖事实。
院内缺乏监督机制,外部检查也往往流于形式。 查看营业执照、询问几句“老人吃得怎样”,便草草收场。 在这种环境下,一些人自然胆大妄为。
更令人痛心的是,老人往往无法为自己发声。 年老体弱,行动不便,害怕遭报复而不敢声张。 有的则担心“子女工作繁忙,不愿添麻烦”,选择默默忍受。
像解先生母亲这样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,即便想清楚表达,也可能语无伦次,一句“他脑子不清醒”,便将所有控诉封杀。 多数人选择沉默,而这种沉默反过来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。
如何杜绝类似悲剧 目前,王某已被警方依法控制,民政部门也已介入调查。 解先生态度坚决,拒绝任何形式的私下和解,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到底。 但追责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此类悲剧重演。
监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,严格审查养老机构资质,不能仅凭材料或走马观花式检查,应定期深入实地,核查设施安全、卫生条件及人员培训情况。 推动实现监控系统全覆盖,并确保视频可实时调取、长期存档,同时设立24小时投诉通道,确保家属反映问题有人受理、及时处理。
养老机构自身也应坚守良知底线。既然收取了老人的费用,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。 加强护工专业培训,摒弃“家族式”粗放管理方式,建立内部监督机制。 护工管理应形成相互制衡,杜绝关起门来为所欲为。
家属的关爱与监督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,即使工作再忙,也应保持联系、定期探望。 视频通话时不应仅关注老人外貌,更要留意其情绪、肢体动作及居住环境。 一旦发现异常状况或不明伤痕,应立即追问,必要时果断上门核查。
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袖手旁观,社会对虐待老人行为必须零容忍。 若发现周边养老院存在可疑情况,或在社区听到老人求助,应主动关注、协助发声。 哪怕只是多一次转发,多一通举报电话,都可能挽救一个老人的晚年。
每个人都终将老去,今天我们对陌生老人的遭遇无动于衷,明天可能就轮到自己或亲人。 善待老人,实为善待未来的自己;守护他们的尊严,亦是在守护我们共同的社会底线。
结语 不要让“年老”成为被伤害的理由,不要让养老院成为孤立无援的孤岛。当我们为陌生老人的遭遇感到愤慨时,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。因为,一个社会真正的文明程度,往往取决于它如何对待最脆弱的人。 参考文献:1.光明网:《老人在养老机构遭殴打受伤?当地通报》2024-11-282.新京报:《山西运城一老人在养老院遭殴打,涉事人已被警方控制》2025-09-
|